搞懂喪葬禮儀 告別式

搞懂喪葬禮儀 告別式

紀錄一些喪葬禮儀大小事

1

 遺體安置 依古禮,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並
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安置後擇日入殮。現今
大都是在醫院過世後送到殯儀館冰存,部分送
回家中者,則需租用冰櫃冰存。
親人斷氣死亡,依俗須於門口燒一紙轎(車)
供靈魂乘赴陰間,稱「燒魂轎」。今人多在醫
院過世,一般是在遺軆運回家中或運至殯儀館
後,始焚燒魂轎。也有許多人就不燒魂轎了。

2

 舉哀 變服 家人亡故,傷心痛哭,並換穿白色或黑色等素
色衣服,謂之「舉哀」、「變服」。

3

 豎靈 「豎靈」即為死者設立靈位。禮俗稱人死後身
體毀壞,靈魂無所依,古禮需以亡者衣物登高
招魂,此為「復」禮,其意與今之「招魂幡」
相似。另立一牌位,給亡魂依附,此即古之設
「重」之禮,即今之「魂帛」或「神主牌」。

4

腳尾燈
腳尾錢(腳尾紙)
腳尾飯
道教謂人死後需赴陰間報到,為讓亡者黃泉路
上一路明亮,故備「腳尾燈」。「腳尾錢」為
亡魂往地府通關過橋之資。又恐亡者挨餓,故
有「腳尾飯」之禮俗。過去均於人死亡後立即
供奉,近年來喪事多在殯儀館舉辦,腳尾燈、
腳尾錢、腳尾飯已省略或於豎靈後始為之。

5

 誦腳尾經(開魂路) 道教誦「度人經」,為引領亡魂到陰間(開魂
路),並有拔度亡魂之意。
佛教則誦「彌陀經」,是期盼亡靈一心專念向
佛,往生淨土。

6

 帷堂 闔扉 示喪 依禮俗,家有喪應半掩門扉(闔扉),以白布
圍水舖(帷堂),並在大門貼白紙示喪(如
「嚴制」、「慈制」或「喪中」)。

7

 拜飯(奉飯、捧飯) 依古禮於大殮後,事死如事生,早晚應奉飯。
唯今人遺體大都冰存殯儀館,至出殯前夕或當
天上午才舉行大殮。因此,除少數「打桶」外
,一般都提前至死亡後翌日即行奉飯。

8

 報白 母喪,長子或長孫應親赴母舅家報喪,稱「報
白」。父喪,則應向家族宗長、伯、叔等報喪
。今人大都以電話通知聯絡。

9

居喪成服
喪服(孝服)
孝章(孝誌)
依古禮於大殮後,喪家日常生活如吃、穿等都
與平常不同,尤其在穿著上,須依與亡者之關
係改穿喪服(五服制度),行「成服禮」稱
「居喪成服」。今為亡者初著喪服(孝服),是
謂「成服」。而在喪服之外,另有「孝章」或
「孝誌」佩帶於手臂或髮際,稱為「帶孝」,
表示家有喪事。

10

 治喪協調 今人喪禮概由禮儀社之專業人員負責處理,各
項儀式細節、物品與服務人員,均須協商討論
並議定價錢。此一部分在現代喪禮中極為重要
,家族成員應共同參與。

11

 擇日 擇地 一般人篤信行事時辰與方位風水之吉凶關乎一
家之興衰,因此喪事各種重要儀節,如入殮、
移柩、發引等均需請人選擇吉日良辰,即「日
課表」。
擇地是選擇埋葬吉地,今人多行火化,火化後
骨灰一般安置在靈骨塔,並依亡者生肖坐向選
擇吉位。

12

 訃聞 依古禮於大殮、成服之後,停靈在堂待葬時,
應遍訃親友。今人大都於出殯日才舉行大殮,
因此於出殯日選定之後,應即印製訃聞,訃告
諸親友。「訃」之意為報喪;「聞」為與聞。

13

 做七(做旬) 傳統喪禮受佛教「輪迴」及「十殿閻王」等說
影響,而有「做七(做旬)」之俗。自死亡之
日起,每七天需祭拜亡魂,直至七七四十九日
止。「做七(做旬)」之俗已有千餘年,是佛教
影響中國喪禮最深遠者之一。

14

 禮堂佈置 於出殯前一日搭棚佈置禮廳,舉行各種出殯奠
祭儀式。今人多於殯儀館租禮廳舉行告別儀式

15

 法事 功德 過去喪俗,葬前要作功德,延請僧道誦經禮懺
,目的是超渡亡魂,普渡孤魂野鬼。

16

 小殮 「小殮」是為亡者穿衣服,而依禮俗,先要行
「乞水」儀式,為亡者「沐浴」,然後「更衣
(襲)」、「化妝」、「飯含」、「辭生」、「放手尾
錢」等。

17

 大殮 「大殮」是為亡者入棺、蓋棺之儀式,即所謂
「入木」。「大殮」後稱「殯」,謂亡者已成賓
客矣。

18

 移柩(轉柩) 遺體入殮後,棺木稱為「柩」。「移柩」是出殯
前,把靈柩移出庭外,或稱「轉柩」,是整個
出殯告別儀式的開始。

19

家祭(奠)
公祭(奠)
拈香
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
者親疏關係之外戚,族人先後奠祭,是為家祭
(奠)。家祭(奠)後由死者朋友拈香奠祭,
今人交遊廣闊,大都於家祭(奠)後行公祭(奠)儀式,由外賓弔唁致祭 。

20

 瞻仰遺容 封釘 遺族瞻仰亡者最後遺容後蓋棺,並行「封釘」
禮。父喪由伯、叔封釘;母喪由母舅封釘。
封釘古時隱含有驗屍之意義,謂亡者沒有遭到
配偶或子女之凌虐或陷害而冤死。

21

 發引 辭客(謝客) 發引是引導出發,即出殯之意,把靈柩運送至
墓地埋葬或火化場火化。而喪家在半途停棺辭
謝送葬之親友,稱「辭客(送客)」。

22

 火化 安葬 火葬則是在火化場火化;土葬則在墓地掩埋。

23

 晉塔 今人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
陳放於靈骨塔。一般晉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
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猶如土葬要祭墓,也
要拜后土)。

24

 返主 安靈 葬畢奉神主(魂帛)以歸,即古之所謂「送形
而往,迎精而反」之意,是為「反主」。而為
神主(魂帛)安位祭祀,稱為「安靈」。

25

 巡山  完墳 葬後數日,子孫親至墳前巡視,檢查一切是否
妥當,是為「巡山」。而墳墓建造完成,擇一
吉日到墓地祭拜,稱為完墳」。惟今人多行火
葬,已無巡山、完墳之禮。

26

 百日 「百日」是亡者往生後的一百天,但「做百日」的祭拜禮儀不一定會辦在第一百天,有些會以一百減去亡者年齡提前做百日,有些則是將一百天扣除家中男丁和長孫的數字天數,例如亡者育有三男、一長孫,則一百天扣除四天,則在第九十六天祭拜,全因各地風俗而異。

27

 對年 「對年」指的是亡者往生後一週年,為亡者做對年通常都是農曆忌日的隔年同一天,但若遇到農曆閏月,則提早到前一個月的同天即可。當天需準備酒水飯菜和水果點心祭拜,並請法師、道士為亡者誦經超渡。

28

 三年 依古禮父母之喪要守喪三年(27個月),唯今
人僅於喪滿周年後,擇期舉行「三年」祭祀,
即古之「禫」禮,表示仍遵守「三年之喪」之
禮。

29

 除靈  合爐 合爐代表往生者的魂魄正式遷入祖先牌位,成為受陽世子孫祭拜的「祖先」,成為另一個世界的大家庭的一份子。在「合爐」這一天,往生者的子孫會全員到齊,準備各式各樣的供品進行法會。過程中主持科儀的道長或出家師父會先帶大家稟告神明與祖先,再將往生者的魂魄從臨時牌位引導到祖先牌位,從臨時香爐中取一小撮香灰放入祖先爐,再從臨時香爐中取三支香腳插進爐內,象徵往生者正式遷居。
一般在往生者離開後「對年」當天或之後才會進行「合爐」的儀式,也有人按傳統習俗是三年後才進行「合爐」。

30

 慎終追遠  每年清明節、忌日掃墓祭拜、追悼。

 

作七

.頭七---兒子七(大七)
.二七--- (小七)
.三七---出嫁女兒七(大七)
.四七---(小七)
.五七---出嫁孫女姪女七(大七)
.六七--- (小七)
.滿七---兒子七(大七)
.現代人多只做頭七及滿七,或只做大七(頭七、三七、五七、七七),但頭
七仍應該按照七天計算,不宜提前。

助念

為佛教特有之教義,認為人往生後其八識(眼、耳、鼻、舌、身、意、默納、阿賴助耶識)會消失,如蠶之脫殼,昔唯恐亡者因此產生嗔念,而耳識為最後消失之意識,希藉由助唸佛號,能讓往生者不生嗔念往生佛國,通常助唸時間為八至十二小時為宜。

拈香禮

先於主奠位置行一鞠躬禮,再向前至祭壇前拈香。拈香時,以右手之大拇指、食指、中指拈起一小撮香粉,提至眉中,向逝者行注目禮,再將香粉放回置香器皿(捻香之次數有一次或三次者,依當地習俗或司儀之指示而定)。之後後退至主奠位行鞠躬禮,再由襄儀引導左右家屬答禮。

關於對亡者的幫助與尊重

一、出殯那天,一定要用素食,若殺生,一切罪業皆由亡者共同負擔。
二、建議全家應茹素四十九天。(素食者有助養身保健、延年益壽、消除疲勞、改變性情等益處)
三、(父母喪)夫妻斷淫四十九天。(護法降臨,若不清淨則不好)
四、建議延請法師誦經,因誦經者,以佛門的清淨賢聖僧之功德力最為殊勝,亡者攝受的功德善利較大。
五、儘速於水陸法會、佛七、粱皇寶懺、三昧水懺或三時繫念 … 等佛事中為亡者超度 。

手尾錢

人將死去時都喜歡留點錢財給子子孫孫人家稱為是手尾錢 , 留手尾錢又有好幾種留法 . 有人留下遺書做交代 . 有人是口頭上交代家人 . 有人會在身上的口袋裝好了錢 . 有人根本來不及準備就往生 . 有人是快往生前 家人幫他放點錢在口袋 或放在往者的手上握著 . 有人是什都沒準備好 後事辦完了 長輩再提一些錢來分給子子孫孫當是手尾錢 , 不管什麼方式 手尾錢的意義大都是往者的美意 . 他希望他的子子孫孫有點本錢本事去好好過活下去 繼續延續子子孫孫 !
現在人在辭生放手尾時 ~ 準備一大把零錢 ~ 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 ~ 給子子孫孫均分 ~ 將後要投資任何事業或理財 ~ 就拿一些來做母本 ~

骨灰罈類型:

1.玉石類:
(1)翡翠(2)碧玉(3)青玉(4)紅玉(5)岫玉(6)白玉(7)雞血石(8)紅龍(9)紅瑪瑙(10)黃玉(11)紫玉(12)藍玉(13)漢玉(15)蜜蠟玉(16)木紋石(17)紫羅蘭玉

2.花崗石類:
(1)紅花崗石 (2)黑花崗石(3)青斗石(4)女媧石(5)珍珠白(6)白晶玉(7)漢白玉

3.琉璃類:
(1)碧玉色(2)深青色(3)淡青色(4)白玉色(5)蜜蠟色(6)墨黑色(7)紫玉色(8)寶藍色(9)雙金色

答紙禮、答紙,是在傳統葬禮中,主人給來參加葬禮的親友之謝禮。

台灣喪葬喪家的回禮多半是「毛巾」、「手帕」,據說意義為逝去「弔喪之淚」;另也有一說為毛「巾」,取其音,和台語的「根」同音,而有斷根的意思,以期這種不吉利的事,到此結束,不再延綿下去。 近年有心人,多會在毛巾之外,附贈「淨符」或「艾草」,返家之後,可在沐浴水中,加上艾草或是焚化後的淨符灰燼,據聞可趨吉避凶,化解禁忌

國民年金的喪葬給付

只要是在國民年金加保期間死亡的被保險人,就可以由「支出殯葬費的人」請領喪葬給付。如果是在「國保退保期間」或「65歲以後」死亡的人,由於死亡時不是國保被保險人,所以不能請領國保的喪葬給付。
http://www.bli.gov.tw/sub.aspx?a=XVQet9%2BQfPo%3D

 

資料參考:臺灣殯葬資訊網

關於作者 多力哥
搞懂喪葬禮儀 告別式
影像創作攝影師/網頁動畫設計師/系統網路工程師/水草研究生
景文科大畢業後,我成為一名網站動畫設計師,並副修MIS電腦資訊管理。2004年,我開始接觸單眼相機,並在2008年正式成為一名接案攝影師,目前使用Canon系統進行拍攝。2016年,我愛上了美麗的水草缸,這讓我的生活多了另一層次的放鬆。每天在電腦前修圖時,能欣賞紅吱吱、綠油油的水草,彷彿多了一份平靜與愉悅。攝影與水草讓我的生活充滿了藝術與自然的交融。
連絡信箱:hello@hahasmile.com (歡迎合作提案)
DORIGO IMAGE 攝影工作室:https://dorigo-image.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可以用行動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也讓這個網站可以繼續營運下去喔!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喔!
0 回復

發表評論

想要留言嗎?
歡迎歡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