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管熱知識-網路OSI七層模型

網管熱知識-網路OSI七層模型

第一層︰實體層(Physical Layer)

用來定義網路裝置之間的位元資料傳輸,也就是在電線或其他物理線材上,傳遞0與1電子訊號,形成網路。
實體層規範的內容包含了纜線的規格、傳輸速度,以及資料傳輸的電壓值,用來確保訊號可以在多種物理媒介上傳輸。
網路線、網路卡與集線器,都是平常容易接觸到的實體層設備。

第二層︰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

主要是在網路之間建立邏輯連結,並且在傳輸過程中處理流量控制錯誤偵測,讓資料傳送與接收更穩定。
資料連結層將實體層的數位訊號封裝成一組符合邏輯傳輸資料,這組訊號稱為資料訊框(Data Frame)。
訊框內包含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位址。
網路交換器(Switch)是這個層級常見的設備,主要在區域網路上運作,能依據MAC位址,將網路資料傳送到目的主機上。

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定義網路路由及定址功能,讓資料能夠在網路間傳遞。這一層中最主要的通訊協定是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資料在傳輸時,該協定將IP位址加入傳輸資料內,並把資料組成封包(Packet)。
路由器即屬於第三層的網路設備。

第四層︰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主要負責電腦整體的資料傳輸及控制,是OSI模型中的關鍵角色,它可以將一個較大的資料切割成多個適合傳輸的資料,替模型頂端的第五、六、七等三個通訊層提供流量管制錯誤控制

網管熱知識-網路OSI七層模型
網管熱知識-網路OSI七層模型

第五層︰會議層(Session Layer)

這個層級負責建立網路連線,等到資料傳輸結束時,再將連線中斷。

第六層︰展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應用層收到的資料後,透過展示層可轉換表達方式,例如將ASCII編碼轉成應用層可以使用的資料,或是處理圖片及其他多媒體檔案,如JPGE圖片檔或MIDI音效檔。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主要功能是處理應用程式,進而提供使用者網路應用服務。
這一層的協定也很多。使用者常見的通訊協定,有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及POP3(Post Office Protocol-Version 3)等,依據不同的網路服務方式,這些協定能定義各自的功能及使用規範等細部規則。

關於作者 多力哥
網管熱知識-網路OSI七層模型
影像創作攝影師/網頁動畫設計師/系統網路工程師/水草研究生
景文科大畢業後,我成為一名網站動畫設計師,並副修MIS電腦資訊管理。2004年,我開始接觸單眼相機,並在2008年正式成為一名接案攝影師,目前使用Canon系統進行拍攝。2016年,我愛上了美麗的水草缸,這讓我的生活多了另一層次的放鬆。每天在電腦前修圖時,能欣賞紅吱吱、綠油油的水草,彷彿多了一份平靜與愉悅。攝影與水草讓我的生活充滿了藝術與自然的交融。
連絡信箱:hello@hahasmile.com (歡迎合作提案)
DORIGO IMAGE 攝影工作室:https://dorigo-image.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可以用行動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也讓這個網站可以繼續營運下去喔!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喔!
0 回復

發表評論

想要留言嗎?
歡迎歡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